米炒
2022-10-13
將凈制或切制后的藥物與米同炒的方法,稱為米炒。
米炒藥物所用的米,一般認為以糯米為佳,有些地區用“陳倉米”,現通常多用大米。大米甘平,健脾和中,除煩止渴。《修事指南》載:“米制潤燥而澤。”米炒后產生焦香味而增強藥物的健脾和中作用;米能吸附某些藥物的毒性成分,故能降低藥物的毒性。因此米炒多用于炮制某些補脾益胃藥和某些昆蟲類有毒性的藥物。
1 米炒的目的
1.增強藥物的健脾止瀉作用,如黨參。
2.降低藥物的毒性,如紅娘子、斑蝥。
3.矯正不良氣味,如昆蟲類藥物有腥臭味,經米炒后能矯臭矯味。
2 米炒的操作方法
1.先將鍋燒熱,加入定量的米,用中火炒至冒煙時,投入藥物,拌炒至一定程度,取出,篩去米,放晾。
2.先將鍋燒熱,撒上浸濕的米,使其平貼鍋上,用中火加熱炒至米冒煙時投入藥物,輕輕翻動米上的藥物,至所需程度取出,篩去米,放涼。
米的用量一般為:每100kg藥物,用米20kg。
3 注意事項
炮制昆蟲類藥物時,一般以米的色澤觀察火候,炒至米變焦黃或焦褐色為度。炮制植物類藥物時,觀察藥物色澤變化,炒至黃色為度。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