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論文
汽車帶來交通的便捷性,在如今講究效率和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交通的便捷給人類帶來的益處是巨大的,小編整理了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論文,歡迎閱讀!
(相關資料圖)
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論文篇一
工學結合的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摘 要 本文主要圍繞大連市汽車制造產業群的發展,分析了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并介紹了高職人才培養主導模式――工學結合職業活動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思路與構建過程,工學結合的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對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進高職院校在專業改革、工學結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工學結合 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2.011
Work-study Combination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Construction
TIAN Chunxia
(Dali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Dalian, Liaoning 116037)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Dalian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group, analyzes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escribes the dominant mode of vocational training personnel - thinking engineering combin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oriented training model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process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promoting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some reference value in the professional reform, combined with other aspects of engineering.
Key words work-study combination;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l
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論指導下,根據社會對人才的規格要求和學校自身的教育資源特點,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而在組織、機構、運作、管理等培養過程中形成的一套規范。
高等職業教育承擔著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高素質高技能勞動者的培養任務,因此,高職教育應根據區域經濟結構發展以及社會的需求,實時調整專業設置和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培養出高質量的適用人才。
本文圍繞大連市汽車制造產業群的發展,構建與其配套的工學結合的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 大連市汽車制造業現狀分析
加快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再創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新的輝煌,是我國著眼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作為遼寧經濟發展龍頭的大連,大連市政府于2008年10月啟動了大連汽車城建設項目?!按筮B汽車城”高點起跳,在引進奇瑞汽車、曙光汽車、東風日產汽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車項目的同時,大連保稅區超前規劃建設了面積為96平方公里的中國北方以出口為主導的大連汽車城。以汽車產業發展區、保稅物流倉儲加工區、生態保護區、城市功能區4個獨具特色的功能區為基本構架,形成年產百萬輛的產業規模,可容納35萬人口的生態宜居型汽車城,成為國家級汽車整車和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制造、銷售、出口和零部件生產基地。
圍繞大連汽車城戰略的整體構想,大連汽車城正加緊發展汽車整車、汽車零部件產業,打造產業集群。汽車產業被譽為“金字塔式”產業,汽車制造商位于塔頂,下面是成千上萬的零部件制造商。有經驗數據顯示:汽車工業每提供1個就業崗位,將會給上下游產業創造10~15人的就業機會。
大連汽車城建設項目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和就業形勢的變化,對當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規格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以就業為導向,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是解決學校科學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問題,因此需要構建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配套的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2 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高等職業教育要培養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的高技能人才,就必須構建適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產業結構的變化和調整,人才培養的內涵也需要實時調整,因此,在高職教育系統內部,應該構建一個能充分反映并高度概括高職人才培養規律的、具有較強共適性的主導模式。
從國家示范性高職建設項目的申報,到具體建設,再到項目的驗收,經過四年多的探索與實踐過程,我們感覺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一定要注重職業的要求,要從區域經濟的發展需求去確定培養目標,要加強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教會學生完成工作的方法、技能和技巧,從而使學生能順利接受教育并就業。
3 高職人才培養主導模式――工學結合職業活動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應有其鮮明的特色。在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中,人才培養的規格要滿足社會的需要,人才培養的職業能力要滿足企業的需要,人才培養模式要按照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對人才進行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重新構建。 高等職業教育目前推行的就是基于工學結合職業活動導向的人才培養主導模式。因為工學結合職業活動導向的人才培養,它是以職業活動中的工作過程結構的不變應工作內容的萬變,培養學生的是一種方法論,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靈活的技能,它將對學生未來職業能力的發展、對學生再學習起到終身受益的效果。
3.1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思路
高職教育的課程體系構建要充分體現職業性,要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滿足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需求,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
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體系的開發思路是:首先,要對行業、企業、畢業生進行充分的調研,調研畢業生面向的崗位群;其次要根據調研結果,校企人員共同分析崗位工作過程和工作任務,提出崗位職業能力和素質要求;然后,要結合專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標準,以學生為主體,遵循人的職業能力發展規律確定教學內容的順序,通過具體的項目和學習情境來實施教學內容,從而開發出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新課程體系。
3.2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構建過程
基于工作過程的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構建,是面向汽車制造與裝配專業畢業生將來要從事的職業崗位,以職業生涯為背景,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以職業能力為主線,以崗位需求為依據,以工作環節為框架,以工作情境為支撐,確立高職汽車制造與裝配專業需要開設的課程門類及其實施順序,構建較科學的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具體的構建過程就是在本地區廣泛調研的基礎上,進行專業定位;根據國家汽車裝調工與汽車檢驗工的職業標準、汽車行業規范以及企業生產過程,歸納提煉汽車裝調工、裝配工、檢驗工的典型工作任務;確定汽車裝調高技能人才對能力、素質和知識的要求;根據工作任務的相關性及工作能力復雜程度對工作過程進行系統化;形成基于工作過程的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課程體系。
3.3 基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特征
在構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應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人才培養模式中,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征:一是培養目標和職業技能的確定一定要來源于社會和用人單位,要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要。二是要對社會和用人單位的職業能力進行分析和優化,在安排課程體系時做到循序漸進。三是根據學生就業的崗位及崗位群,提煉真實工作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務,確保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形成。四是合理安排教學體系,以項目教學、理實一體教學、工作過程六步教學法等多種方法實施整個教學過程;五是要建立與培養目標和職業技能要求相適應的校內外實訓基地,并將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內容融合等。
目前,高職院校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要想培養出高質量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須要加強專業建設。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構建與設計,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是目前高職教育改革中主導的,也是值得借鑒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對于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進高職院校在專業改革、工學結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本文為全國機械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汽車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十二五”規劃課題《響應大連汽車城建設,構建工學結合的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題批準號:QCZ13ZD06)研究內容
參考文獻
[1] 田春霞.談工作工程導向的高職專業課程體系開發.教育教學論壇,2012.1.
[2] 張美娟.高職汽車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思考.科技資訊,2008.12.
[3] 孫斌.高職汽車專業構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踐.科技信息,2008(11).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論文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