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關注:圖書館學術論文(2)
圖書館學術論文篇二
現代化圖書館建設的前景展望
摘要:一座宏偉氣魄的現代化圖書館的落成與使用。傳統圖書館主要收藏以紙張為載體的信息。
(相關資料圖)
關鍵詞:傳統圖書館,現代化圖書館,圖書館建設
圖書館的建筑與圖書館管理及讀者服務是圖書館的三個相關聯的主體。進入新世紀,現代圖書館從外型建筑和室內布局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社會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它是一個地區建設和文化建設的代表,也是一個地區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象征。它的建設與發展代表了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的水平,是一個地區人文素質的集中體現。一座宏偉氣魄的現代化圖書館的落成與使用,給這個城市帶來濃重的文化色彩。這在信息社會的今天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現代化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包括它的功能特征、內部結構、管理服務,都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一、傳統圖書館服務模式的特點
傳統圖書館主要收藏以紙張為載體的信息,它的服務必然圍繞著紙張文獻和圖書館館舍而展開。中國圖書館由于受封建時期皇家圖書館、古代藏書的影響,館舍及文獻是為少數人服務的。圖書館的藏書是以保存為主,形成了“重藏輕用”、“重館輕用”的辦館思想,往往把讀者放在次要位置。圖書館設施的建設也是以更好地保證藏書、管理藏書為重點,可以說傳統的圖書館在服務模式、服務觀念、服務結構、服務組織、服務重點等方面形成了特有的規律和特點。具有封閉型建設模式的傳統圖書館是公益性服務機構,具有被動型服務方式,服務特點局限在單純型、淺層次文獻性服務。另外圖書館工作人對文獻的加工,主要是對整體文獻的加工和處理,也可稱為“粗加工”,就圖書館整體動作而言,以勞動密集型為主。
二、現代化圖書館建設的前景展望
21世紀是一個全球網絡化的世紀,在全球網絡化的新型環境下,數字圖書館成為了現代圖書館發展的主要趨勢。這就對圖書館的管理、圖書館的信息收集、圖書館的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
1 主動性服務
面對社會的信息需求,圖書館的服務已經開始面向社會、面向需求、上門服務。在做好陣地服務的同時,工作人主動與用戶聯系,了解需求,采用新的服務方式,主動為讀者服務。例如,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廣東中山圖書館的剪報中心,主動與大中型企業聯系,了解信息需求,編輯專題簡報,提供信息服務,收到較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清華大學圖書館,聘用專業人員為學科館員,提高信息資源建設和信息服務質量,主動為教學科研服務。
2針對型服務
圖書館開始沖破傳統服務模式,緊密地配合社會需求。提供特色服務及針對的服務,不斷提高讀者的滿意度。例如 ,國家圖書館強化為政府立法決策服務,在近兩年的“兩會”期間,24小時全方位服務。近期與國家機關和各部委圖書館聯系,提供各種信息服務,主動提供政策法規方面的專題咨詢服務。。上海圖書館主動向政府機關定期提供城市建設、市場發展等宏觀決策性信息。浙江圖書館針對本省的經濟發展,主動為大型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服務。
3 多樣型服務
現代圖書館以用戶為中心,需要就提供,擺脫傳統的服務模式,摒棄單個、重復、被動、瑣碎的手工服務。把服務模式從“單純服務型”轉變為“服務經營”,服務推向市場,開展信息的深加工,如代查、代檢索、代翻譯、代辦手續、、代復制、聯機檢索、光盤檢索、、聯機目錄查詢、網上專題信息服務等。提供信息資源的范圍和載體更廣泛。圖書館從文獻資料的收藏者和提供者,轉變為信息產品的生產者、開發者和提供者。例如,天津圖書館實行的會員制借閱方式,國家圖書館為政府機關、重點大學送信息上門。
4 網絡化、自動化、標準化服務模式
圖書館是根據時代的要求而變化的,電子計算機等現代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使圖書館的加工工作自動化、標準化變得簡單化。聯機網絡的建設是人們從單調繁瑣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如果只靠傳統的手工操作方式進行加工檢索,難以滿足客觀發展的需要。他們所要求的已不是一般的供應,而是需要有所選擇。讀者希望圖書館工作人員幫助他們迅速而準確地選擇他們所需要的知識信息,要求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必須適應讀者結構和藏書結構。服務的內容已從供應轉向選擇,圖書館以加工為主的時代進入了以讀者服務為主的時代。一些國家,由于圖書館建立了比較完整的電子計算機系統,實行合作采購,聯機編目和流通服務,繁瑣的手工勞動由計算機迅速而準確地完成,網絡化、自動化、標準化服務模式可以減少重復勞動,節省大量資金,通過聯機檢索,幾分鐘可以檢索遠隔萬里的資料,不僅大大提高了圖書館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更重要的是實現了資源共享。
5 多專業、多知識層次的館員隊伍
現代圖書館工作的對象是各種學科的文獻和具有各種學科知識的讀者,服務的內容則從供應轉向選擇,加上現代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對圖書館的工作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人員結構應是多層次、多學科,年齡和學歷只是有適當的比例。圖書館工作人員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成為信息社會專業知識的掌握者。在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只有不斷地對科學技術人員進行繼續教育,才能提高知識水平,要把一次性的學校教育變為終生教育。所以,擁有知識的館員才能承擔創造、處理和分配信息的新任務。圖書館員在專業方面力求于精,并能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更新知識,能盡快實現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總要求。
6 服務網絡化
互聯網的普及和校園的建設成為圖書館服務方式轉變的鍥機,人們可以足不出戶,通過上網就能獲取世界的種種信息。互聯網上的各種綜合的圖書館、書城或專業的書屋、書齋,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圖書館資料。利用這些圖書資料,完全可能在計算機上建立一個自己的龐大圖書館。。這種網絡的普及性和便捷性,使圖書館有大量的信息提供給師生,滿足師生的各種信息需求。
電子圖書館、虛擬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已經出現,傳統的閱讀方式正向數字化的閱讀方式轉變,電子閱覽、網絡閱覽等新型閱讀方式將日益普及,各種圖書軟件的出現極大地方便了人們閱覽數字圖書。這種新的閱讀方式已經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方式,而正向聽覺的防發展,因為各種“聽書軟件”還把人們從現代的視覺負擔中解放出來,實現人們在做其他事情的同時,輕松地享受讀書(聽書)的樂趣,進行文化的熏陶,感受人類的文明與頸部。
7管理科學化
為了適應技術的發展,圖書館工作必須要逐步以使用電子計算機等現代手段為中心。它一方面起著示范的作用,另一方面進行宣傳教育,實現知識更新和掃盲。圖書館實行科學管理,包括管理觀念,管理方法等方面,涉及計劃、機構、人員、財務、設備等各個方面。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現狀與現代圖書館的水平相差甚遠,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國家不可能撥出大量的經費滿足圖書館現代化的需要。對此,我們要面對現實,但也應看到,近幾年來圖書館事業得到了很大發展,有著廣闊的前景。圖書館的現代化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我們為之長期奮斗的目標。
總之,現代化圖書館的建設,一定要結合我國的國情和本單位的實際情況,既要順應時代改革的潮流,又要按經濟規律辦事。一切從本館的實際情況出發,集思廣益,群策群力,開動腦筋,少說空話,多干實事,經過長期艱苦努力,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1王兆惠.人才資源是現代化圖書館建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甘肅科技縱橫.2006(3)
2李球,胡風娥.高等職業教育與現代化圖書館建設發展的研究.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4(4)
看了“圖書館學術論文”的人還看:
1.圖書館專業論文
2.圖書館學術論文的選題與格式規范論文
3.國家圖書館學術論文
4.關于學校圖書館的博士學術論文
5.大學生如何利用圖書館論文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